组织内的适者生存

前几个月,我买了本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此书中适者生存的观点被大家熟知。达尔文、物种起源与适者生存这三个单词基本上是可以划等号的。适者生存,最直白的意思就是说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去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近日的一些事情倒让我非主动的也想了想适者生存的另一种解读。姑且我把我们所在的组织当作一种环境,我想这个假设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把组织内的人看作是自然环境中的动物。

作为环境中的动物,从根本上讲都是要追求生存的。但会不会存在一些在寻求基本的存在外还有些别的追求,我想这也是有的。所以就有可能在一个组织中存在两种人,一种是寻求适应,一种是追求价值。第一种人或者是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而只能去选择去适应环境,他们或许根本上就没有改变环境的意识,这类人占据了绝大多数;第二种人首先有的是意识,期待在环境中寻找一种价值的实现,或是体现自我价值,或是帮助组织不断发展。

这时候,组织的内在情况相当关键,因为这会影响人们来到这个组织的期待和在组织中的行事。如果组织的风气不佳,那一大部分人就会被同化掉,成为这个不良风气的分子;还有一部分人期待寻求改变但会落败,从而还是被迫的同流合污,这其中有一些人可能会不甘堕落而选择离开;另外有沧海一粟的概率,会出现极少数的人,可以凭借天时地利人和,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组织的环境。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当一个人选择一个组织的时候,都是有目的的。就和选择结婚对象一样,有的看的是现在,有的赌的是未来。对于一个已经各方面都很先进的组织来说,想去的人看中的是良好的平台和好的环境,而对于一个落后的组织来说,想去的人看上的或许就是松散的管理与轻松闲适;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充满希望的组织来说,如果有适当的配套,比如政策、领导人,想去的人完全有理由去赌一把远景。

我想,一个拥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组织,管理落后,人浮于事,很多想进入的人一定不会是冲着组织的未来去的。他们明白自己要的就是这里的稳定和无压力,甚至在进入之前,他们的思想已经于这个组织的风格融为一体。在一个懒散的组织内,很多人都很快能适应组织的状态,平稳而不求上进,面对变革表现出来的是胆怯和退缩。但这样的人必定不占据全部,总会有激情四射的干事者,可往往他们被现实打击的体无完肤,要有多好的心态才能保持他们积极的态度和持续的激情啊。他们总是自己给自己垒起了一个个的坎,设想着自己可以跨过去,但却总有弱小的人们继承着无序、陈旧的观念和传统站在坎上加以阻拦。

在同一个组织里,你干的是事业,别人干的是职业,观念相差就谈不拢啦。人与人有差别,追求不同。有人追求的是稳定和温饱;也有人追求权利、地位和金钱;像我是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相对来说一层比一层高级,而处于低层的人一般很难理解处于高层的人,揣测、误解、诋毁比比皆是。

组织要发展,要的就是干事业的人。这样的人越多,对组织越好。但现实是残酷的,我所看到的不仅是干事业的不多,而且这少数人还在不断地被现实环境搞得失去激情。

达尔文当年写《物种起源》,环境不算好,但人家坚持下来了,这点非学不可。不过在其有生之年,此作也未达当今的程度,至少在当时,他并没有改变得了环境,这点也要当个借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