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北疆八千里-富可段:翻过进入可可托海的盘山路

4.  富可段:翻过进入可可托海的盘山路

(4.1路线图)

继续走一段沙漠公路,差不多就到了阿勒泰地区的东北部,这里有富蕴县和青河县。青河县是阿勒泰地区最东边的行政区,与蒙古接壤,自古受蒙古民族的影响比较大,县名得自青格里河,就是清澈美丽的河。据从青河走出来的yt兄弟介绍,这里虽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美丽宁静,还有大量的金矿资源。从他的眼神与话语中,深刻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可惜与yt的相识晚了些,不然定在此行中增加青河一站。富蕴县就是此行下一个目标可可托海的所在地。

(4.2骆驼。这两峰骆驼很有喜感)

从216国道下来,就上了开往富蕴的路,没多远是一个分岔,左边通往县城,右边去向可可托海镇。与之前沙漠公路上的景致大不一样,这里青山绿水庄稼地都开始有了,一幅繁荣景象。不过富蕴绝对不是一个农业县,这里最引以为骄傲的应当是矿产,不同于克拉玛依的石油天然气和阿勒泰南部的煤矿,这里富饶的是矿石。

地处阿尔泰山脉上,富蕴地区的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尤以稀有金属闻名遐迩。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储量均在全国位居前列,其中白云母、铍、钾长石居全国之首,铁铜钼铅锌位居全疆前列。阿尔泰山又被叫做金山,有个说法叫“阿尔泰山72条沟,沟沟有黄金”,在人们都熟悉的丝绸之路之前,在阿尔泰山上,早已存在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黄金之路。很多人说在这里的山里走走,不小心被拌到了,可能就是一大块黄金。

我们此行的目标并非富蕴,而是可可托海。可可托海是哈萨克语“绿色丛林”的意思,不过刚离开国道的时候,还不能给人郁郁葱葱的感觉。从分岔口进去不到10公里,就可以看到可可托海景区的景观大门,由此进入了大景区。所谓大景区是把周边附近的几个景点都集合了起来,包括了可可苏里湖、伊雷木特湖、地震带遗址、神钟山景区、大峡谷等,通常认为的可可托海景区应当就是神钟山和大峡谷。

接下来是一段绵延的山间公路,是在疆期间第一次盘山路。相比之后开的盘山路,这里的30多公里真是轻松简单。进山后地貌自然就不同了,一片片蔓延开的绿色,让我更加期待翻过山后别样的美景,当然我这个期待本来就是个现实,开出山谷之后立马就豁然开朗了。

(4.3可可苏里。平均水深大概只有2米,水面上有很多芦苇)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可可苏里,一个地震后的堰塞湖。简单拍照休整后,奔向那个神秘的3号矿坑。可可托海素以“地质矿产博物馆”享誉海内外,其内的3号坑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深143米,长宽200多米,坑内有近百种矿共生。当这个巨大的坑洞暴露在眼下时,连连感慨太过震撼。能看见的已经很令人振奋,看不见的就更厉害了。据说单这一个坑,在60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三分之一的债务。

(4.4 3号矿坑,挖了很多年,挖出了震撼)

有些遗憾没有时间去可可托海的地质博物馆参观一下,据说这里的东西足以让国家地质博物馆失色。在镇口有一个简易的宝石交易市场,有若干卖石头的摊贩。在这个简易房子的不远处,正在修建一个更大规模的交易中心,可见当地政府要把宝石的交易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里交易的多是被叫做戈壁玉的东西。戈壁玉是在阿尔泰山南部戈壁荒原发现的彩色石头,这类石头色彩丰富,不乏质地温润如玉之石。现在戈壁玉是一个新发现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玉种,相比于历史悠久的和田玉来说,戈壁玉升值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据说若干年前,新疆同胞在戈壁滩上、大山脚下随处可见到戈壁玉,当时不过是玩而弃之;而现如今,捡石头的人比石头还要多,戈壁玉也变得一石难求了。

从地质构造来说,可可托海地区的岩石主要是花岗伟晶岩。花岗伟晶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不同之处是暗色矿物含量较少,而富含带有挥发成分或稀有元素的矿物,如白云母、黄玉、电气石、绿柱石等。所以说这里的岩石内通常蕴涵了大量的宝石。

由于之前的路途比较长,而且还意外开了一段山路,我们到达可可托海大峡谷景区已经超过6点了。在景区之前的一段河流水势颇大,穿流山间,格外好看,这就是额尔齐斯河了。在水边还有几处烧烤,决定回程时到此亲密接触河水,并放松一下。到大峡谷景区门口得知这里8点就下班了,第二天9点才开门,看来在景区里的游览也只能草草了事了。于是抓紧时间买票进门,坐上了区间车。

(4.5额尔齐斯河1,这是当地的母亲河,很奔放的)

这区间车在新疆的景点几乎是必备品,把游客的车挡在主要景区10多公里之外,要求换乘景区的车进去,当然也允许你走,但一般人都在长距离前退缩了;区间车价格还出奇的昂贵,更令人不悦的是上了车就无法自在活动,一般只能在车上观赏,或者在几个固定的点下车2分钟拍照,遇到有雨有雾,在封闭式的车里就啥都别指望看到了。这种被旅游的方式令我特别不快,因为自此我就无法用自己的双脚感受土地的气息,无法用口鼻呼吸自然的清新。可悲的是,不知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还是保护景区的考虑,在游人越来越多的今天,在新疆,更多的景区都打算走这一条区间之路。看来再美丽的景色以后也只得走重装徒步的路子了。

来时便已了解到,在北疆的土地上,哈萨克族同胞相比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要多一些,接下来几日所去之处大多都是哈萨克同胞的聚居地,因此在路上稍微了解了一下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这些知识为之后几天的活动提供了不小的支援。

哈萨克族是一个混血的突厥民族,深究的话应该包含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基因,因此从体貌特征上来看没有什么共性的特点。在这些天接触的哈萨克人中,有的哈萨克人更像欧罗巴人,有的却是与蒙古人更接近。为我们开景区区间车的就是个当地的哈萨克小伙儿,老实巴交的。旅游景区的设立以及景区内旅游设施的发展,使得这些原本还在山上骑马放羊的年轻人开始接触更多的外来人,接触更多的外来文化。说不定有朝一日他们也会走出世代居住的深山,不过像我在一开始说的,人最终都会回到他本该在的地方。小伙子家里养了900多只羊,300多只牛,听起来还是蛮可观的。现在他在景区里开车,弟弟在家放牧。

一路都只能坐在区间车上观赏,车开的很快,根本无法细细品位,甚至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心中隐隐作痛。见到了门票上画的几个小景点,如白桦林、夫妻树、哈萨克毡房等,但毫无感觉。待区间车停下,终于有机会动两下腿,眼前就是此地最壮观的神钟山。神钟山其实是一整块硕大无比的花岗岩,远看像一座大钟,配上山边的云杉和山脚的额尔齐斯河水,甚是巍峨壮丽。

(4.6可可托海1,景区都沿着额尔齐斯河)

(4.7可可托海2,河水与花岗岩)

(4.8可可托海3,作为河的源头,水流是湍急的)

(4.9可可托海4,除了水,当然还有山与树)

(4.10神钟山,一可是一块石头,真够大)

从可可托海大峡谷景区出来,已有8点半的光景,腹中饥饿。先来到方才看好的河边烧烤,打算吃串吹风看落日,不料老板说所有的肉都卖完了,邀请我们明天一早到此吃早饭。失望之余,也不得不驱车另找就餐之所。前进2公里,路边有几处哈萨克毡房,看起来是户人家,于是我们就一头钻了进去。

(4.11额尔齐斯河2,夕阳下的额尔齐斯河,挺有感觉的)

告诉老板随便上些有特色的食物,却还闹出点笑话。一是老板推荐我们来个酸菜炒肉,我心中暗想新疆还做这东西,结果菜上来却是蒜苔炒肉,口音难解啊;二是我们说来点肉,老板就说必点手抓肉,但起做重量是1公斤,我可是听完就饱了,当时就想起没来的ww,如果他在,别说1公斤,10公斤都不在话下。最后连一半都没吃完,甚是可惜。

老板似乎是把他们自己用的那顶毡房让给了我们,在这个毡房里有着不少属于这个家庭的陈列品,先辈的照片、孩子的奖状、动物的毛皮。说起哈萨克毡房,是很有民族特点的建筑。哈萨克毡房与蒙古包在外形上非常相似,都是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选择的最能与其生活环境和方式相适宜的居住形式。但是也有所差别,比较容易看出的是哈萨克毡房比蒙古包显得要小巧,顶部要尖一些。

(4.12哈萨克毡房,外观其貌不扬,进去别有洞天)

哈萨克毡房从内涵上具有独特的民俗和精神文化,反映了哈萨克人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精神气质。毡房的骨架和围墙是红柳木做的,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草编的,用彩色的毛线捆扎围墙,用牛皮绳做连接材料,门用松木制作,通常在外面包上白色的毡子。和中国传统的木质建筑一样,毡房也是不用一枚钉子。这房子据说是很容易拆卸安装的,适应游牧民的需要。毡房从外面看,素净不起眼,但在内部的布置是大方、井井有条的。毡房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待客,正中上方摆被、褥、衣、箱等物品,衣物箱子前,铺有华丽的毡子和地毯,是客人坐的席位;右下方摆有食物和饮具;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和猎具,看起来四周是放满了东西的,不过倒也不显得拥挤。

吃完饭天已半黑,拍些河滩景色照片的行动只能改到次日清晨了。

 

相关阅读

  1. 北疆八千里-开篇
  2. 北疆八千里-序言
  3. 北疆八千里-乌鲁木齐迷一般的道路
  4. 北疆八千里-吐乌高速:大风车立两旁,吃完大风变火炉
  5. 北疆八千里-G216:纵贯沙漠戈壁
  6. ⋯⋯
  7. 北疆八千里-G216:阴雨中从富蕴到福海
  8. 北疆八千里-S319:两侧截然不同的壮丽风貌
  9. 北疆八千里-S232:布尔津到喀纳斯的光鲜道路
  10. 北疆八千里-X852:从喀纳斯到禾木的盘山公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