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

昨日博士同学聚会,席间一同学说起最近读了不少看相的书。这话题又激发了我关于相的兴趣。

几月前,我本想随手写篇关于“谁来当官”的小文章,原因是当时看了一部神书《太清神鉴》。这部由明朝刘伯温编整的看相之书,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相术学之集大成之作,被皇帝们定性为宫廷密藏。皇上钦点,断人贵贱,以此书原理作为重要佐证。不过我在看相这方面的知识欠缺的实在太多,《太清神鉴》中很多内容都没有理解清楚,感觉自己尚还具备这个能力写下读书心得。

虽然没有领会精髓,没能记住太多,不过当时我就认为鉴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干部管理上可上不可下的特点,单位领导和组织部门应当好好研究下这部书,提高下门槛,免得以后的尴尬和麻烦。《太清神鉴》写的很细,领导们有必要借此观察下属。应该有很多实例可以证明,很多出问题的人面相是不太好的,比如陈水扁、刘志军;而很多非常成功的人,面相是非常好的,比如近几十年来我们的领导人们。

尽管我也不是特别相信看相这种东西,但我不得不说,有一定的玄妙在里头,且大多数情况下,也很灵验,把这当作前人总结的偏向灵性的东西,我可以接受。在这个前提下,我倒是觉得每个人都应当了解下自己的面相。有人会说自己的面相知道也就知道了,都是父母给的,即使面相不好,也无法改变。

此说法从纯科学的角度来说当然无可厚非,但其实很多事情我们倒不能完全都用科学来解释,毕竟科学是人们自己给出的定义,是包含在自然内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科学并不能完全反映自然。所以我还是坚持相信,世间有灵性在。所以,在面相这个问题上,我就很相信下面四个字:相由心生。

说到相由心生,就一定会举一个经典例子。我也在这里重复一次,也不差多出现这一次。

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

马克思叮嘱我们说万物是发展变化的,是运动的,所以一个人的面相也是会变化的。怎么变?如何变?这就与所谓的心有密切的关系。

那什么是相呢?在佛学中,“相由心生”出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相”是我们平日生活中所见到的诸事物之表象,一般而言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相”与 “性”相对,当然不是男女之事,也不是性别,而一般是指事物本质,用很中国的语言说就是“心”。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金钢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的是世上景象,不过光影;爱恨情仇,都是妄念。之所以见相,是由于心中有相。如来说勿着相,也就是让弟子们不要为尘世间的幻象所蒙蔽,应当一心求解脱,求大同,求真理。

通俗的讲,相由心生是说人的面相是内心状态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无论面相如何,都来源于人由内发散而出的气。正所谓七尺之躯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心固然最为重要。

说到这里可能感觉有些混淆。外在的面相是天生长成的,而内心又如何去影响外貌呢?不必纠结,因为这本来讲的就不是长相,而是面相。

每个人的面相都反应着其相对应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比如一个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人,其通常在相学中都天庭饱满、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相反,一个身体有病,或者苦恼忧愁的人通常愁云密布、眉头紧锁,其多半是很难有顺心的事。况且,长久的苦相愁眉,定会在面上留下痕纹,那亦是心影响了相。面相即为心相,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

愉快,心里舒畅,神清气爽,遇事便达观宽厚,便有助气血调和,五脏功能正常,身体健康,而此又反之影响心态。良性循环,自然满面光华,双目炯炯,神采飞扬,让人看了眼前一亮。反之,若总是攻于心计,或郁郁不舒,自然凡事另眼而观,遇到点事就往不好的地方想,长久如此,气不舒, 血不畅,五脏不调,六神无主,从而反映在脸上,青黄腊瘦,暗淡无光,五官缩作一团,双目无神,让人一见就郁闷,或者一眼就能留下极差的印象。

身边有些人会让人感觉气宇轩昂,用现今流行的话说就是气场很强大,通常就属于面相非常好的人,这源自内心异常强大。说起来这心态多少与个体的生活状态有些关系。如果一个人还在为吃顿饱饭而奔命,怎么能奢望其神清气爽;如果一个人每日都被要求加班工作,背负各种压力,又怎能轻易地神采飞扬啊。

但无论如何,人还是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但这张脸让人看后是何感觉,还要发于一心。给自己一个好的心态,修修心,养养性,培养出个好的面相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