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共读】君子之道

文章目录[隐藏]

余秋雨耗费十几年探索,阅遍文化,行尽千里,撼动万亿华人读者,终成总结性成果。那么多年过去,直到今天,终于可以搁笔搓手,告诉读者,我把事情的另一半也做了。作者一切的研究都是为了研究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做准备,因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对自己的集体人格极为敏感。一切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而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武士道之于日本。不了解君子之道,就像一个中国人无法讲清楚自己是谁。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由此,如何复兴中华文化,余秋雨给出了解答,就是要寻找和优化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追求君子之道,中国人的灵魂便找到了故乡,也是建立现代社会和谐的文明秩序、重塑国民性格必不可少的条件。   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童年的小人书摊到李清照,从文革伪君子到造谣者,从诈捐门到与舆论的恩怨情仇,俯拾今昔,观照他我,认识君子,分辨君子、珍惜君子、自己做一个君子。

1195438936-1_w_1

以下是领军们的心得:

邹轶君

如此文章自古文人多有写,写的通常都是大家,一来大家论道较有说服力,二来大家确实有水平而能论到点上。曾有过往我也想就此题写上些许,可哪里有这样的见识和水准,巧合看到余老师的书作,感觉所言极是。借此写些心得,算也了了久远的尝想。

余老师生在浙江,长在上海,江南文人,行文讲话有些亲切感。虽读其书不多,但电视上见着过,对其的评价看过些,总体感觉他博古通今,文笔精湛,温良恭俭让,算是大家了。他写君子之道,想必认为自己是拿着君子准绳的人,从旁人看大概也应该是的。

《君子之道》有人说后半部分好,有人说前半部分好。我是后一半的观点,认为前半部分好些。后一半多是余老师历经世事的体会,就如年少不听李宗盛一样,我读还早,草草翻过。前半部分,看出余老师是花了经历总结了的,引经据典,归纳评论,君子之道,跃然纸上。

老庄和孔孟都谈君子,道儒继承,中国人都是崇尚君子的。余老师凝练出君子之道是全部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这话很对。余老师还写了有关君子之道的九点:君子怀德,君子之德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不器,君子坦荡荡,君子知耻。旁征博引,并非所有人都认同,但归纳都在理。我倒是就此也谈三点意见:

君子要以德为先。总书记多次谈了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这个尺子用来量很多事物,包括好干部,包括君子,还是个先决条件,没有不行的条件。见了不少无德的,有的无才,有的有才,有的大才,可怕程度逐次递增。要说能力强的,天赋异禀的当真是大有人在的,如其无德,岂不对社会对世界更加危险。可德这个东西又离不开价值观,价值观又是本性难移的描写对象。立德得早,在舞勺、舞象之年,早早有了好德行,日后才好谈君子之道。

君子难在知耻心。一个君子,最能压抑他的就是这知耻之心了。君子最怕自己不能做的像个真正的君子,也怕旁人认为他不是个君子。君子会花很大的精力博弈自己的价值观与现世必须,多数或退而求其次,或尽显优柔。君子也会耗费大量精力与人争辩自己的清高及对君子之道的坚守。没有捅破的这层窗户纸,成了君子无法成就的天花板。

定要做个真君子。在集体都看重君子的社会,君子在群体中的形象肯定是高大的,势必就有不像君子的人要伪装,但他们终究不是真君子。大浪淘沙,坦荡、不争、有礼的真君子最终都要脱颖而出的。大众需要像水如风的君子表率垂范,令人如沐春风。世界和平需要君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集体翩翩君子。

万事有个准绳,那便是君子之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