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键字:熔喷布;张伟丽;中国绿卡;石油暴跌;排队回归;改革的教训

熔喷布

熔喷布是个陌生的名词,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1~5微米。空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好,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所以它是口罩的主要原料。
自从打开了金融的大门,感觉中国的市场什么都可以炒作和追捧,这几天轮到熔喷布。年初以来,可转债市场颇为热闹,有一只再升转债涨幅突出,鼎盛时一度被交易所临停。其正股再升科技被市场视为熔喷布概念股,因为熔喷布是口罩的核心材料。3月10日再升科技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公司生产的一用防护口罩主要用于特殊保障,预计对公司当年经营业绩影响较小。这是公司主动站出来说,你们别捧杀我了,我这些熔喷布第一没那么多,第二也弄不了那么多口罩。随后果然转债果然一路大跌。
之前3月8日,国资委对外介绍,面对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需求井喷,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推动相关中央企业加快生产线建设、尽快投产达产,扩大熔喷布市场供给,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3月10日还有一条消息,就是市场监管总局称针对哄抬熔喷布价格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依法查处扰乱熔喷布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坚决斩断哄抬熔喷布价格的违法链条。看起来,又马上凉了。
张伟丽

张伟丽在3月8日这天火爆了。这位无坚不摧的姑娘经过五回合激烈战斗,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UFC248站女子草量级卫冕战上,以点胜击败波兰选手乔安娜,成功卫冕金腰带。看了比赛回放,25分精彩的无法眨眼。张伟丽的出拳速度快的惊人,肌肉耐力好的吓人,脸上的自信贯穿始终,是个可怕而不可战胜的对手。果然,她训练的十分刻苦,不屈不挠,自律又坚定。
果然,她的成长经历很复杂,小时候练散打,得过冠军又早早退役,北漂幼儿园老师、酒店前台、超市收银、保安、保镖,最后在健身房从前台当到后台,然后接触了格斗,最后成了职业选手。吃过苦,知道珍惜,受过累,知道不易,加上有梦想,也热爱,成果有道。
比赛之后她说:“希望我的国家赶紧度过疫情,但现在其实疫情已经不是中国的事了,疫情是全人类的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战胜疫情。”她没有像孙杨那样总是在说自己多么不容易,说自己多困难。她有着成熟的思维和想法,在引领中国综合格斗走向世界、登上巅峰的同时,也希望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这样一个张伟丽,值得所有中国人去关注。
中国绿卡

近日司法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现有不要议论,老百姓的聚焦点在于担心步发过的后尘,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过去这个办法在2016年和2018有两次修订,两次修订放款后分别有1500多人和2400多外国人移民到中国。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30年前的中国,不是仰视洋人的时代了。
中国因为强盛而吸引外乡人,经济社会发展便会吸引人。早已发达的国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苏州原来是个纯粹的全城都讲苏州话的城市,也是因为近20年的发展,吸引了4倍本地人的“新苏州人”,构建了一个新苏州。发展的中国强大的中国即使成为不少外国人的移民目标,但他们也不会那么容易获得“中国绿卡”。
目前条例的规定比较原则宏观,一些硬指标有需要连续4年每年缴税10万左右,或者投资,或者亲属团聚,还得由用人机构申请,然后经过民政、发改等三个部门审批,总之还是高门槛,不容易的。以后更不会容易了,但作为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大国,门还是得敞开的。至于大家关心的所谓外国移民的超国民待遇,那更是子虚乌有的不自信小心眼了。要说超国民,有钱人、特殊人可能都会有这种待遇。
石油暴跌

昨天(3月9日)晚上,哀嚎一片,主要是美国股市遭遇熔断,这应该不是牛市的回调,而是技术性熊市,诱因除了全球疫情,再就是雪上加霜的石油减产谈判失败。沙特开启石油价格战,不但大幅下调官方出厂价,还暗示将增产。随之而来的就是金融市场上原油期货的猛跌。俄罗斯是一个坑里的,他们的财长说,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10年内维持在25-30美元/桶的水平,国家财富基金超过1500亿美元,可以在长期低油价的情况下动用。这论调就是把石油价格战打起来了。金融市场是首先遭殃的。油价低到什么水平么?大概齐应该已经比矿泉水还便宜了。
(3月12日)再次熔断,技术性熊市实锤。后面就怕是经济问题引发政治问题。有些国家有些人可能做的出来。
排队回归

许多人真的在家待一个多月都没有出过门,显然是有些憋。主观上要积极防护,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客观上实际没什么地方可去。周末,国内的几处宜家家居店重新营业,没开门就已经有不少车和人在排队。三里屯的喜茶店门口,十几名消费者正同时在店外等候叫号,久违的场景。下班的路上,北二环、国贸又能看见长长的尾灯。有些人又担心起来了,疫情还没结束人却又聚集了。
一边中央考虑经济在鼓励推动尽快的复工复产,另一边的信号是疫情还处在防控的关键时期。貌似两者有点矛盾,大家或许迷糊,这是让出去还是不让出去呢?中国的哲学里讲平衡,所以对于这两个方向的事情,大家要在复工和聚集间寻找一个平衡。看起来虽有交叉,但其实也不矛盾。大家该做的,就是在认真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减少聚集,减少扎堆,近期还是过一段平淡、孤独、自主、内秀的生活。
改革的教训

改革永远在路上。既然我们一直要改革下去,并期待改革一直都有成效,就需要不断回头看,不断总结。中国历代都有改革,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失败的改革其失败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失败原因,都可以写进当前和未来我们改革的“错题本”。
“改革”这个词,想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尽管很多人都会挂在嘴上。既得利益者是内心抗拒的,因为怕失去;普通群众是事不关己的,因为难以预判益处;不少参与者是麻木不仁的,因为觉得事不关己。改革,无论怎么看,无论何时看,总令人感觉势单力孤。改革要出成效大概还是需要或更强力或更粗广的力道。改革沉没,改革不成功,尽管表现形式不一样,表面原因不相同,但终归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人不让改,阻碍,程度低些的便可能是做旁观状。因为有损失效应的存在,既得利益者们就成为了改革沉没背后的身影,他们给改革绑上了石头扔进了历史长河。
改革是一场面对顽强既得利益集团的长期斗争。改革者从不缺乏勇气,从来都有胆量,但斗争对象顽固、抱团、又有力量。面对严酷的斗争局面,还必须在战略上和战术上双双重视,争取一击毙命,完全颠覆,直接重构。此外,改革道路崎岖、凶险且漫长,需要坚定不移,需要时时警惕,需要久久为功,需要不断努力,需要科学实施,需要一以贯之,需要更多志同道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