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读后感

文:邹轶君

记得小时候时不常会听有的老人自嘲式的说,“自己年纪大了,就算在等死了”。说这话的也就是五六十岁。现在看来,这个等死的预期或许要延长很久了。过去几十年,大家对自己的寿命的预期大概就是七八十岁,相比再之前几十年的四五十岁的平均寿命,这个年龄就算不低了。不过,经济发达,卫生条件改善,医疗能力提高,自我保养意识增强,使得人们的寿命一直在增长。叠加生育愿望下降,生育能力下降,全世界在分批分阶段的进入老龄化的社会。于是,人生后半段的学问现在有很多人在做,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有意义的。

《百岁人生》不光是在讲老龄化,而是建立在人类更加长寿的预测上,对整个人类是生活状态和方式做了些设想和判断。首先,我们需要肯定这个预测是没有问题的。人类普遍会更加长寿,100岁只是个漂亮好记的数字,更容易吸引人,同时也可以是个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数字。目前,发达地区(国家或城市)的人均寿命已经趋近90岁了,或许再过几年,身边100来岁的老人就数不过来了。按照中医里的说法,人生来就有2个甲子的寿命,也就是120岁,只是因为生活中的各种伤病、情绪上的不好遭遇,会让寿命一点点缩减,在遇到飞来横祸时更是直接一命呜呼,所以在两个甲子的寿命基础上做减法。现在和可期待的将来,会有各种方法让负数消失,或者可以增加点正数,使得人们的寿命回到原始的基数上。认定了这个,只要咱们不去“自寻短见”,那确实得考虑下这多出来的几十年怎么过的问题。

首先,多了几十年会影响社会结构。要么总人口多了,因为大家都坚强的活着,社会资源有限是问题了。假如总人口不变,不影响资源分配,那就是新生人口在骤减,社会老龄化。这是结构问题,年轻人口比重降低,大龄人口比重增加,如何让新的结构的生产力不低于过去,是社会治理层面政府需要考虑的。所以近几年各国政府纷纷在延长退休年龄,一方面是社会创造,一方面是社保投入,都是很严肃的话题,难度不小。

其次,家庭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书中也写到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家庭都在“划小单元”,家庭的平均人口数一直在减少。年轻人当然喜欢自己生活,但年纪大不一样,更需要抱团,要么和同辈一起,要么和晚辈一起。或许过去东方世界里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将重现,甚至在西方社会。

最后,每个将要活的更久的人都应该好好考虑下这比预期多出来的20年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当得知自己要多活20年后,你是莫名的忧伤,还是无比的激动?原本打算60岁退休后养花20年的人,可能到了80岁发现还能再养20年,那么50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想60-80岁先干点别的,80岁以后再养花,养到100岁。而20岁的时候,或许在教育、婚姻、购买资产等各个方面的决策都要有变化了。

总之,多了20年,只要能健健康康的,肯定不是坏事。得有个好身体打底还是十分重要的,要不然多出来的20岁,不是享受,而是痛苦。心态积极的20年,能干多少事,干成多少事。20年前,我刚到北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