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阿德勒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心理学派的泰斗之一。1932年写的《自卑与超越》,都认为是在他思想最成熟时候的作品。

阿德勒定义的自卑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

人人都会自卑,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由于自卑感总是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往往却不在于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而不谈。

“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都认为幼年时期的遭遇决定了成年人的行为和对生活遭遇的反映。这也是阿德勒的一个专业成就。把时钟拨回童年,抛去那些美好回忆,肯定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苦涩记忆挥之不去。这些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会让你深深认为给你的性格成长带去了许多麻烦,让你走了许多弯路,或者到现在都无法自拔。器官缺陷、娇纵、忽视是儿童时期最容易碰到的三种问题。存在以上问题的儿童,在早期获得安全感优越感的方式可能是强调自己的身体缺陷、依赖他人的肯定、哭闹淘气以引起他人注意等等,缺乏通过自己正常努力或是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和互助合作来达到目的的成功经验,并更容易感受到挫败。结果是在之后的生活中,错误环路不断被强化、放大。这很残酷,但是心理学家们并不是借此来说明我们没法改变自己,要真是这样,那生活就太没意思了。

自卑的形成有偶然因素,也是必然的。偶然来自于自童年开始一些不家庭、社交方面的情况,必然是基于童年时期的心理能力的不健全。个体的心灵一旦遭遇到过于沉重和不相匹配的社会经验时,便会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经验和心灵感知的不相匹配是造成这一切的元凶。某些经验让我们的优越感受挫,从而让我们对生活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从这一点上来讲,作为个体的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事业受挫而否定世界,因为爱情受挫而否定婚姻,因为交友受挫而否定友情。我们在提取经验意义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可能就是以偏概全。

因为自卑,我们常常希望改进目前的地位,我们能通过这种心态的驱使改造环境、改善自己,从而获得安全感、建立优越感。这大概也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主线。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为了摆脱自卑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和目标,问题就随之而来。通常许多自卑者喜欢把注意力投向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一类的书籍,但克服自卑乃至超越自卑不会靠一句心灵鸡汤轻松解决。最首要的事提起用去面对,不能有逃避心态,或者期待通过表面的形式去掩饰,那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要想彻底征服一个东西你必须足够了解它,自卑也是一样的。

要超越自卑,就要正确认识自卑,认识到它的偶然性和我们认知的局限性,从而克服它。一旦获取了克服自卑成功的经验,那就能比较容易克服由下一个问题而产生的自卑情绪,这种正向的良好的循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活。由于身体缺陷、骄纵、忽略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或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异常。但另一方面,自卑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社会发展也离不开自卑及自卑带来的超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