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在思考,思考在效率

海绵~

上学的时候,经常是作业堆积如山,每天都浸泡在英文单词,数学公式和阅读理解中,时间被无情占用,娱乐的时间少的可怜。毕业多年,真切的感受是随之年纪的增长和入世程度的加深,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时间少到趋近于零,需要在若干件事情的操作与否中做抉择。

学生的时间就像一块吸了水的海绵,看上去是满的,其实还有吸水的余地,那份余地就留给了打球、看电视和做游戏。后来的情形变成了海绵看上去依然如此,但其实那份余地越来越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做什么了,因为,更多的事情把它占据。现在的局面已经到了没有一点余地,要想再吸进点水,谈何容易。

海绵可以叫“一天”,海绵能吸的水叫“事情”。

应对现有局面的最佳战略应当是把海绵挤干了重新吸水。挤干了代表事情做完了。但很可惜,海绵是挤不干的,当第二个“一天”到来的时候,很多程序化的水已经自动占据了海绵80%的空间。更可怕的是,即使挤干了也没用,因为排队待吸的水已经恨不得有一个池那么多了。

其实,本来人是可以生活的很悠闲,没必要也不应该有那么多水的,但谁叫时代造就人呢。我们总被教育要去适应环境,因为个人的力量都太渺小,能改变环境的能有多少呢?既然要适应环境,那这个环境就是一个大洋那么多的水。咱们都自己把水舀回去,还必须得填满属于自己的那一池。

既然局面就是这样的了,首先就得明白既定的情况就是大家的每“一天”必然都是处于吸满水的状态。多数人都不必去考虑“余地”,不过,或许挤一挤还是能挤出一点空间存放一些水,如“电影水”。

但这么多水怎么能处理完呢?这就得开动脑经了。

让海绵的吸收量更大些?难,不管是中国的神仙还是外国的神仙,都是公平的,所有人的一天就是24个小时,容量固定。看来这条路是行不通了。

那就只能让水少一些了。每一件事情都占有一定体积的水,比如说写份报告要10立方,开个会要50立方。一个办法就是让报告变成占5立方水,让会议变成占25立方水,效率加倍,时间也就加倍,一天可处理的事情就加班了。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幸许还有时间搞点业余爱好。

处于社会高层次的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海绵开起来不会太满,因为,他们会把自己池里的水放到别人的池里,通常我们管这叫“底下有人”。这些人包括了有钱的,有权的、有势的,当官的,做头的,如果能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局面就要好的多,但普普通老百姓,要实现这样,需要付出的不会少啊。

言归正传,提高效率的关键何在?思考!

不是说让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而是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思考”两个字上。

世上所有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机械性的事情和创造性的事情两种吧。

机械性的事情,或者说是惯性的事情,就是那些每天都要做,套路没有什么变化,有现成规范可循的事情。此类应该说占据了大多数,它们是厚实的基础。

与其相对的是创造性的事情,这类事情应该说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价值更大,他们总是出现在量变和质变的关键时刻。还有,有时候也在帮助完成机械性的事情。

不管是机械性的,还是创造性的,都少不了思考这一利器。相对而言,机械性的涉及的少一点,创造性的对思考的要求高一些。也就是说,相对于机械事情的维持特性来说,创造性的思考更能够创造价值,更能够在海绵和水的博弈中发挥作用,所以思考能够解决大问题。而思考的效率高低又称为的成败关键的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我在筹划10月份做点苏州阳澄湖大闸蟹的买卖,从6月份起,我就在思考如何做好这件事情。我着手思考,开动脑经,摆明是件好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关注到效率的问题,一方面被许多别的事情占用了时间,另一方面在大闸蟹买卖的关键性问题上一直没有用好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导致了到11月份都还没有一个周全的考虑和谋划。可11月末,阳澄湖大闸蟹已经进入了一年销售的尾期。一个可行的举动,被无效率的思考彻底耽误。用句俗话,黄花菜都凉了。

上面这个例子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思考的技术,一是思考的效率。

对于思考的技术,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中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其中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用逻辑性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对于思考的效率,应当注意应对全局事件的效率。可以假设,如果每一件事情都少花点时间,少占点立方,就可以余出许多的空间来别的时间。这就应了雷锋同志的那句话,“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而这挤的效果就出自与思考的效率高低。可能有人会质疑效率和质量的关系,担心速度快了,占用少了,但质量差了。但就现有的环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效率要重于质量。在这个飞速的世界,难道最坏的状况不是错失良机么?100%的北京人都在悔恨5年前为什么没有狠狠心买一套或者叫多买一套房,而不必现在承受现在均价2万的房价。另外一个小例子也验证了效率更为重要,电脑和手机等工具性从他们问世后就一直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效率,无线网络、移动办公、各类工具软件又在提高电脑和手机等的效率,进而变相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无论是人还是社会,就像就像个陀螺被抽起来后就在一直不停转动,而且越转越快,直到人或者社会有了一个本质的飞跃,就像上面提到过的人社会阶层的改变。

未到改变之时,我们都在为这改变而努力。在寻求改变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多学些思考的技术,更应该多提高思考的效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