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奥地利 A

文章目录[隐藏]

[audio:http://www.google.cn/music/top100/url?q=http://file1.top100.cn/201008081444/24FC4EACBEFB7309CAEEB8158C9F1653/Special_22841/Amazing.mp3&ct=rdl&cad=dl&ei=NVJeTMiCIZ2esgK-iIN_&sig=2107FC46BEB9AA71F1DAE464B350C91B]

前言

奥地利航空Os63号航班的767-300飞机平静的停靠在维也纳机场d25号登机口旁。距离飞机起飞还有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带着浑身的疲倦,我和笑研走近了离登机口最近的一个café。

掏兜数了数6天来攒下的钢蹦儿,还够点两个冰激凌的。在水果和咖啡两种味道冰淇凌的伺候下,我们也开始收拾情绪了。

坐在座位上,我翻起这些天来的旅游记录,琢磨该如何总结这第一次欧洲之行。一个笔记本已用去了一半,还有文件夹离塞满的旅游介绍和各类票据,表明了这几天我们的收获,是十分丰富的。“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们只读了其中的一页”,2010年夏天,我读到了另外一页,很不同的一页。

8月01日,维也纳

1小时前,在“I go my way”的导航指引下,我们从酒店外的马路边把车开到了机场的check-in地点。17公里的路程,并没用去多长的时间。收车点也是相当的好找,avis、sixt、hazze⋯⋯ 等等牌子各占山头 ,把p4停车场瓜分个干净。我们europcar的嫩绿色醒目地出现在停车场的入口处。还车总共就花去了2分钟的时间,如同取车一样地便捷。

租车自驾,是本次奥地利之行的一大英明决策。一来是因为车给了我们一双额外地自由之脚,二来,自驾为我们的更多经历和乐趣提供了前提,这是公共交通和旅游大巴无法比拟的,因为没有自驾,很多事情就经历不到,体会不到了。

奥迪a3,掀背2.0tdi,手动档,4天,共207欧元,这是原来的预定。实际拿到的是途观2.0tdi,取车时的里程时2696km,基本上是辆全新的车。租车公司认为这两个车是同档次的,在同档车里,他们可以随意安排。后来我们也看到了原定的奥迪a3,较之,途观更舒服,毕竟高大了不少,而且,想想国内途观的抢手,所以满意是从一开始就有了。

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没有租自动档的车,现在看来是个小小失误。一来是我不擅长手动档,只能媳妇开,二来是,奥地利多处山区,对坡起的考验是相当了得的,不夸张的说,在萨尔茨堡,我见过50度以上的上坡路,三来是,与北京的极度宽敞不同,欧洲城市小不少,红绿灯也多,开手动档还是比较累的。

还有一点,本来按规矩应该给车加满油、洗完车才还车的,但犯了下懒,就把这步骤省了,回来还挺自责的。归国后我还琢磨欧洲的油价到底是什么水平,无意中想起了我们租的那个车是个柴油车,diesel在欧洲的价格大概是每公升1.08欧,差不多10块钱人民币,估计这个价格类似于国内的油价+过路费(奥地利的高速费好像不贵的)。汽油也差不多是1.1-1.3的水平。

深讲一下柴油汽车还是相当省油的,不知道欧洲的途观是多大的油箱,我们跑了700公里,用来5/8箱油,这么算来,一箱油能跑1100多公里。想到这,我家的s-max一箱油只能跑550公里,那叫一个恨啊。殊不知,这里的缘由是在于发动机呢?还是油的品质呢?

概括一下车程:4天,d1从维也纳到萨尔茨堡,300公里;d2从萨尔茨堡到哈尔施塔特,再到obertrunm,100公里,d3从bertrunm到梅尔克,再到维也纳,共325公里,d4从维也纳酒店到机场,20公里。总共开了745公里,还车时候的里程表是3421。

司机给我总结了她几天来的驾车体会:

1.  奥地利人民的驾车水平相当了得。大雨天、山路,我们开80的时速在发颤,后面的车跟了十几公里后,实在忍不住(他们一般不让超车的地方不超车),以100的时速绝尘而去;坡起水平都很高,30多度的坡上停车入位轻而易举,普通的路口起步就不用说了。

2.  一个人开车太辛苦。下回要租个自动档,或者我需要去苦练手动档了(但要练到奥地利人民的水平,需要点努力)。

3.  奥地利的高速公路特别有秩序。开了人家的高速,才明白啥叫高速。你想开多快就能开多快,你要想开200,在最内侧车道上,绝对没有200以下的车挡道,只要后面有快车上来,任何一辆车都会自觉的并到相对慢车道上。三条车道的平均时速大约是170/140/110,没有挡道、没有乱并线,所以人家的速度是快,效率是高,事故是少了。

4.  奥地利司机开车很礼貌很规矩。在城里开车,都会让行人先行过马路。笑研有一次因为没刹住车而没做到礼让还遭受到了行人的指责。这个事情我一直认为应该双方的,不是谁让谁的问题,是规矩问题。咱们国家的现状是行人没规矩,开车的也规矩,最后就成了,流氓对流氓。

最后一天的旅程是从挪车开始的。前一天下午3点回来的时候把车停到了酒店身后的停车场内。按停车场标示的价格是每小时3.6欧,72欧封顶,这要停到我开车去机场的时候,可不得心疼坏了。还好酒店有个优惠价,24小时19欧(其实也挺贵的)。考虑到下午估计得4、5点才能回得来,为了尽量节俭,决定早上把车停到路边上。

经向当地人打探,在周末,维也纳的路边是可以免费停车的,但是最后跟了一句,停车问题很复杂,他也不清楚到底哪些地方可以停,哪些不可以停。我分析了下,周日城里好多都不上班的,楼前可以停车。要是早打听,头天就应当直接把车停马路边,这样是for free了。

收拾完行李,退完房,直奔途观而去。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停车场的门被一把大锁冷冰冰的紧锁。旅游的乐趣有时候也在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旅行计划做的再详细,这样的事情能预料到么?无奈之下,折返酒店寻求帮助。表明意思后,服务员坚定地对我说:“it’s never be closed!”

“but it’s really closed now”,我也没招啊。

服务员小姑娘也挺好的,跟我去看了看,从她吃惊的表情我想她确实是第一次看到停车场的门被所锁上了。

“it must be a joke!”管他是不是玩笑呢,关键是要打开门。

她从信息牌上摘了个电话回酒店联系,最后给我的答复是:门每天晚上都会锁,但通常早上6点有人开门。不过,今天开门的人忘掉要开门了!

我听完是哭笑不得,现在已经是差5分9点了,要不是有人提醒,今天停车场就不用对外开放了。10分钟后,一辆小雪铁龙飞驰而来,车上下来一大叔衣服都湿透了,估计也是挺着急。结果开半天也没开开,后来他发现是拿错钥匙了。最后好歹是打开了,缴费取卡,出门。在停车场对面路边上仅省的一个车位停了车(估计是大家看停车场没开,只能停外边),就等下午再回来开走。

很多人多说不敢去欧洲是怕语言沟通,像遇到上面的事件,有些人想想就觉得怕了。不过这几天下来我发现,语言99%不是问题。我的半吊子英语外加身体语言,完全够用,基本可以在欧洲平趟了。不信,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

按照原定的计划,这一日的主要目的地是皇宫和博物馆。第一站是hofburg皇宫及其周围的附属建筑。

皇宫是个区域的概念,这里有不下10个小的景点。我们先到了皇宫宴会和银器馆,通常称为银器馆。这里陈列的是当年皇帝举行宴会所用的餐具,其中包括中国瓷器、欧洲最早的瓷器珍品、法国宫廷的馈赠以及意大利人精雕细琢的银器等。这方面很外行,看了也没太懂,更讲不出什么了。只是觉得器具都非常豪华,精致而美观,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附有经费女神雕塑的水果盘,大得能盛下一只猪得汤盆,一整套翠绿色的瓷餐具以及特质的装满了全套刀叉的专用木箱。

从银器馆的出口走出再上楼,便是Sissi公主纪念馆。这里保存了很多sissi的遗物,衣服、帽子、笔记等,以及有关sissi的油画、照片。藏品还算丰富,不过我对此没太大兴趣。笑研跟我说,sissi公主是因为和老公敢情好才能留下那么多东西。其实sissi公主的婚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大家的印象可能过多的来源与电影作品。18岁的弗兰茨·约瑟夫皇帝选择了15岁的sissi,当时的他俩还处于太不成熟的年纪。Sissi的生活没有那么的幸福美好,特别是在他们婚姻的初期,她都处于一个十分弱势的地位,甚至都得不到奥地利人民的喜欢。可能借助某次良机,sissi有了翻身的机会,伴随着她年纪和心智上的成熟,皇后的生活才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才在皇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开始被世人所接受。但从历史角度来讲,她总体上还是个郁郁寡欢的人。说到sissi的长相么,笑研说她很man像,我觉得反正不能用漂亮来形容,较有气质吧。

看完这些时间刚刚好,好在我们可以赶上不远处西班牙皇家马术学校的小型表演。从一个很不起眼的门口进到了表演场地,后来才知道这个小门是专门为买站票的人准备的,当下如此,历史上也是从入口上就分出了贵贱。表演场地是1735年建成的,快300年了,还依然正常使用,承载着众多的观众。当天的演出被称为piber,不是特别明白这次词的意义,总之是与完整的performance有差别的,从形式到内容。Piber或许只能叫做展示,并没有踢腿、舞步等马上芭蕾的表演。我们当天看到的大概包括了单马马车,平行双马马车,纵向双马马车,青年马(大概4-6岁左右),母子马(就是马妈妈到着马孩子)等展示。根据我的观察,出来展示的马多为白色,除了哪些刚出生不久的小马。原来,这些马是都是来自西班牙的Lipizzaner种马,这些马据称最能够表现出高超的古典马术,是这个马术学校从开始就选用的马种。这可能也是学校得名的原因把。Lipizzaner马出生时是浅黑色的,大约长到7岁时才具有这种耀眼的白色。

结束了1个小时的展示,我们从马术表演大厅出来。12点,离我们计划的午饭时间还有2个小时,还足够去下一个景点。

皇宫附近并没有一一涉足,只能说是蜻蜓点水看了个大概。对于整个维也纳也是一样,这里哪里都是景点,哪里都有故事,脚踏浮云,点到为止。如有机会在那住上一年半载,细细品味或许另有不一样的感受了。不过也不错了,在有限的时间里,算是领略了一部分最具当地历史特色和文化特点的事物和建筑,不虚哉。

在奥地利游览的最后一片区域是玛利亚特雷西亚广场,这个广场的两边是一堆孪生建筑,这自然是玛利亚特雷西亚女王的授意了。两个建筑都是非常非常有名的博物馆,启用于19世纪末。一边是艺术史博物馆,另一边史自然史博物馆。相比而言,我更喜欢自然历史,而老婆又没有特别偏好,最后我们选择了后者参观。其实这样经典的博物馆,参观一个一天都不够,所以也没那个必要两个都去,就这一个使劲观赏吧。

维也纳的自然史博物馆是世界10大自然史博物馆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馆藏的珍品由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皇的丈夫franz一世皇帝开始收集。从宣传材料上了解到馆藏最重要的两件藏品,一件是梁龙骨架,另一件是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

一踏进博物馆大门,我首先联想到的是《博物馆奇幻夜》中的一些场面,确有几分相似之处:很古典、很雅致、排场和建筑性质也很配合。检完票我对笑研说的第一句话是:“瞧人家的博物馆,怎么就这么棒呢!这才叫博物馆!”

随着参观的深入,我更加验证了一开始的那句评价——这才叫博物馆。藏品真多,多的让我们都来不及看,多得让我们顾此失彼。

二楼主要展示动物,所有的动物标本都是1:1的尺寸,很真实,很好。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以展出稀有物种和一些已经灭绝的物种为特色,有很多是在国内同类馆种根本无法见到的,对我们来讲,真叫大开眼界。馆中有几件展品留下深刻映像:第一是一头巨大的站立棕熊,足有3米多高,很彪悍;第二是一条科莫多,这个之前只在动物世界里看到过;第三是一条横贯整个房间的长吻鳄,足有7、8长,也很彪悍;第四是一具鱼的标本,叫不上名字,但很好看;第五是这里的镇馆之宝梁龙骨架,相当的big;第六是现在国内网络上很流行那款神兽,哈哈;第七是分别由两个玻璃盒子装着的解剖出来的各种鸟类的雄性生殖器和磁性生殖器标本。

在博物馆的café我们吃了在奥地利的最后一顿午饭。随后我们到一层参观。在eg层(奥地利的第一层叫eg,第二层叫first floor)和第一层的楼梯边悬挂着自1898年博物馆启用以来的所有馆长的油画,这点很有欧洲特色。没细数,大概有10多位吧,每一个的历任时间差不多是8-10年,他们大多都是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或者动物学家。从第二张馆长画像能看出,现在馆内陈列展品用的玻璃木箱从他在任的时候就有了,算算都超过100年了。

一层展览的主要是地质地理。藏品同样很多、很好、很珍贵。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展出了一件小物品,封装的很好,感觉是挺珍贵的东西。这个小物件我看出来的是一件很有历史的石雕,雕像的形象是个梨形的女性形象。一开始就觉得东西挺古老没多想,确实馆里的好东西太多,哪个不珍贵啊。出来后我才反应过来,刚才那东西就是著名的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沃尔道夫的维纳斯, 是一座11.1厘米高的女性小雕塑,该雕塑于1908年由考古学家约瑟夫·松鲍蒂(Josef Szombathy)在奥地利沃尔道夫(Willendorf)附近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雕像由一块非本地的、带有红赭色彩的鲕粒石灰石雕刻而成。雕像的阴户、乳房以及肿胀的下腹令人印象深刻,这让我联想到了这些天一直和笑研讨论的西方女性的身材问题。猜想这些特征应当反映的是当时的母性崇拜吧,都与旺盛的生育能力密切相关。

自然史博物馆确实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里是以后一定要带佳言妹妹来的地方。补充完精神食量,就该下一站了。随后,顺路我们顶着强烈的阳光,到mq(museum quartier,不知道怎么翻译,博物馆区?)漫步了一下。这个mq是一个聚集了好几个博物馆,Kunsthalle Wien,现代艺术美术馆,Leopold Museum,儿童博物馆等等,汇集了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时至午后,人颇为困乏,再加上也没有对此部分提前做充分的功课,怕是进去后也是瞎看瞎瞧。就仅在场区中间拍了几张照片就坐地铁回停车位了。

到车里大概是4点,未做停歇,直奔机场。这就回到了开头的那一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