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开头的前两秒就是《眨眼之间》

一个月内看了第二本格拉德威尔的书,叫《眨眼之间》。这是一本讲如何决策的书。从题目可以直接清楚地看出,本书推崇的是瞬间的决策,即所谓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我认为自己是个极度理性的人,通常情况下我做决策都是客观的,但书中所谈的一些案例却让我意识到之前的的决策经历中很多都是依靠的直觉和潜意识,我在生活中一直在大量的运用瞬间决策。不过,尽管如此,我也不能说直觉和潜意识是违背理性的,可能不科学,但却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直觉、闪念、顿悟,这些词语都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听起来似乎有些虚无缥缈,不像科学分析那边让人信服。但就像很多精神世界的东西一样,这就是如此的神秘。我老婆以前总问我:“你喜欢我什么?”。倒不是我不愿意说出来,其实我感觉也说不出她希望的那种答案,因为本来这种喜欢的感觉是不需要解释的,就是一种爱慕的感觉。尽管我无法解释地很好,尽管这也不是一个经过科学研究地决策,尽管这可能也只是一种出于直觉的结论,但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完美的决策,难道不是么?

反过来,如果我一定在当初做决策之前非得要求自己做一番理性科学的利弊分析,那或许我将错过一段美好的姻缘。可以说,顿悟、直觉之类并不是一只安住于脑中的灯泡,而是一盏一吹就灭的风中残烛。它们很脆弱,大多一闪而过,而且错过了就不会再来了,不要让我们的顿悟消失。有些时候我们确实不必要非得要为我们的决策作出明确的解释,非要解释个清楚,可能就离错误不远了。

真正成功的决策既需要理性,也需要直觉,而直觉或许更靠谱。第一、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和时间去做科学理性的判断,而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瞬间判断来决策;第二,这直觉的来源是什么呢?是经验、训练、总结。换句话说,直觉也来源于科学。在这个基础上,再配合上自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智力水平等因素,我们便有了瞬间决断和快速认知的能力,让我们在面对人与事的前2秒就可以下了定论,做出正确的判断。归纳下我的通常决策过程:先用直觉判断,再佐以科学论证。

当然,用闪念和潜意识做的判断与决策不会都是正确的,错误了就会导致一定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它,避免错误的发生。

根据书中的提示,我也额外归纳了几点应当可以受益日后的决策。

  1. 控制心率。心跳速度维持在115-145之间能爆发出压力带来的激情效果,超过175下就相当于处于崩溃状态。根据这个生理特性,我们需要训练自己控制心率的能力,让自己在需要激情状态的时候,将心率提升到115到145之间。相反,如果心率一直过于平缓,似乎也没有太多的积极效果。
  2. 管理直觉。我们需要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直觉。太过理性的话,容易错过机会;此外,如果对于一个决策来说信息越多,受到的干扰就越大。就像列举了200条优劣因素来判断是不是该换一个工作,便会觉得下一个结论无比的困难,从而影响决策。
  3. 注重伪装。如果想要伪装,伪装应当始于第一次的见面。由于快速认知也有阴暗面,善于利用的人可以通过很好的伪装,来达到想要的效果。我们可以先确定好一个更受别人认可的和自己希望达到的形象,然后通过服装、声音、经历,来更好的包装自己,就像一个政治家那般做事情,就像一个演员那样演绎生活。
  4. 正向诱导。人通常会给自己很多的自我心理暗示,有人会告诉自己五音不全,从而从不开口唱歌;有人会告诉自己不够聪明,从而在一些时候显得缺乏信心;有人会告诉自己天赋异禀,从而瞬间就能掌握技巧。为了更好的决策或更接近成功,我们需要给自己正向的诱导。
  5. 重复训练。潜意识本身是自我紧锁的,但却可以熟能生巧。在一般状态下,我们的潜意识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颜色、形状、温度等,但通过锻炼,我们能自如的解读潜意识,而后成为专家。此外,我们的潜意识和瞬间判断往往会由于各种压力的存在而导致错误,比如航天员要在太空完成交会对接任务,要承受来自环境、设备、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甚至还有全国家、全民族的期待,压力可想而知的大,但通过多次的训练,他们可以适应并缓解掉压力,使压力免疫。
  6. 注视对方。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无论是你还是别人的面部表情都会暴露出大量的信息。一方面,如果你已经做好了伪装,那控制了信息的外露,另一方面,你注视别人的眼睛和面部,牢牢抓住对方内心。与别人的交流时一定要关注对方的眼睛和面部肌肉的变化。

决策过程要化繁为简,让我们紧紧抓住事件开头的前两秒,将会得到神奇的效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