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 —《习近平用典》读后感

文:邹轶君

这本书未做特别的推广,但销量颇大,读者众多。除了在国内轻松卖出几百万册,还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别致窗口。

习总书记的语言因善用典籍、名句而引人入胜,旁征博引、画龙点睛,给人思想启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用典》成为我2019年阅读的开篇。

《习近平用典》从总书记2014年9月前的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最能体现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则,将历史典故同当代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新华社评价它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它被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奉为写作范本。

《习近平用典》分成敬民、为政、立德、修身、笃行、劝学、任贤、天下、廉政、信念、创新、法治、辩证等章节。章章都令人收益,其中有关笃行的论述恰到好处与我最近体会切合,于是感受更深,特别是其中所引两句,更觉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体会、躬身实践。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出自西汉刘向《说苑 政理》,意思是而耳朵听到的不如眼镜看到可靠,眼镜看到的不如用脚踏勘可靠,用脚踏勘的不如用手辨别可靠。

知识和经验犹如雄鹰的双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在实践中千磨万击,不断充实完善,才能增长才干,提升见识,提高能力。一个能担当重任的干部,必须到实践中去经过一番捶打磨炼。愈艰苦、愈困难、愈复杂的环境愈是一种历练,“百炼成钢”是干部成长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脚上有泥,心中才有数”。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出自东汉荀悦《申鉴 俗嫌》,意思是不接受虚妄的言论,不信从虚浮的技艺,不采用华而不实的名称,不兴作伪诈的事业。

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古往今来,凡事兴于实,败于虚。注重落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只会纸上谈兵而不知行合一,热衷虚谈废务,而不求真务实,追求形式主义而不脚踏实地,结果只能是方针落空、政策变味。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正是这响亮、浑厚的声音,把全体中国人民从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中彻底唤醒,中国改革开放走上新的征程。在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同志,借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机,发表了新一届班子的施政宣言,再次谈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第一次是结束禁锢的历史号角,第二次是推进事业的伟大誓言。

总之就两个字,实干。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