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之道》读后感

很多人都在说,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复杂了。无论是否愿意,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大家都在复杂系统之中。个人渺小,都在锅里。最能做的不是从锅里出来,而是学学解困之道。最开始需要区分下尺度与复杂度的关系。

如类似场面开阔的古代战争,需要武将单挑,这种就是尺度大但不复杂。这种情况在现在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是越来越少了,相反是存在更多的细分化、局部化的小尺度高复杂度的事情。如果还用传统科层式模式,处于层级顶层那个人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这件事的复杂天花板。所以,要么提升这个人的复杂度来迎合整体复杂度的需求,要么需要打破传统的层级关系而加强不同层级中个体的联系。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现在什么局面都很复杂,越来越多的声音在期望用分布式、网络式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科层制。放过去或许不现实,但如今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让分布式、去中心化等都有了可实施的路径。以前常有句批评组织涣散的词叫“一盘散沙”。现在我们真的需要换个角度来看这句话了,因为它未必是不正确的。个体就像神经元一样,尽管相对简单,但个体之间的可以发生多方向、频繁的联系,从而使得整个组织的复杂度大大提升。同时,如再借助一些技术手段,就不用担心hold不住这复杂的局面了。古人说,大道至简,无为而治,在未来这或是最厉害的治理。不过,无为是个理念,并不可能完全的无为、自适应。

此外,如今的个体复杂度相比过去要大的多得多,这是结论,也是方向。这个情况更不可回避。也以教育为例,无论是教育自己还是教育孩子,都首先需要正视差异性。大家都知道有差异,但未必有条件去应对或者迎合这种差异。孩子们还在一起上课用同样的教材,老师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在大层面上很难做到以学生中心。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要比过去复杂的多,在复杂基础上的差异性也大大增加,学习的需求大大不同。再加上天然存在的接受方式的差异,教学方式不改变教学质量和效果就不会太大提高。一方面,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需要因事而化了,比如更多的综合教学,更科学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如果有条件,除了不得不的集中化教学外,学生自己确实需要把一定的时间和其他资源留给更多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同时还要考虑到,脑子里的神经元数量多但构造相对简单,每一部分的神经元只能负责某种特定的事情,且一般有负荷受限,所以又不能一天只干一件事,这样既容易累,又效率低,一天排很多门课是有道理的。确实,我们完全可以也应该在一天安排更多件不种类的事情,我们的脑子完全够用。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条件,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尽量寻找符合差异化特征的解决方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