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历史》读后感

如今,很多电影常会把拍摄花絮剪编成一个纪录片,记录电影的拍摄过程。《一本书的历史》异曲同工,或可成为类似操作的先辈。因为,这是一本关于另外一本历史书的写作史的书。那本书叫《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这本就相当于它的纪录片。

中共党史研究室在80年代一直负责党史的编写工作,当然写出来的都是大部头,难读。90年左右,有领导同志提出为了让广大党员更方便阅读学习,最好有个简版的党史。那时快要到建党7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也就应运而生。虽然直到1991年9月才正式出版,已经过了建党的纪念日,但并不影响此书在党史上的影响力,胡乔木也认为这是那时候最好的一本党史。

《一本书的历史》中记录了自始至终的过程,从组建编写组开始,到初稿,几易其稿,最终定稿,历史一年多时间。最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写书过程中胡绳、胡乔木对书本结构、内容的具体意见,原汁原味。作者将他们的表述清晰整理,表明他们作为“过来人”对70年历史的了解,对之前70年利弊对错实事求是的态度。书中也能看到薄一波、杨尚昆等在筹备写书、定稿出版阶段所提的意见。他们作为亲历者,了解更多写书人不知道的细节,作为领导同志也更能站在更高的位置指导书的方向。

我们在经历的事业,是随时书写着的历史,应当好好记录下来。当日后要成片成本之时,我们此刻彼刻的记录都将成为重要的素材。且当集中呈现历史之时,曾经那些一同的历史亲历者,都是共同书写者。无论是对自己人生的回顾,还是对所在组织的回顾,我们当下的努力,做成的事情,失败的教训,遭遇的挫折,取得的成绩,面对的邪恶,感受的照耀,经历的风雨,都将成为若干年后回味、追忆的素材。历史之丰富,之于当下的丰富。未来那本关于自己和与自己相关组织的历史书好不好看,就有赖于当下的丰富程度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