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文:邹轶君

讲历史,可以叫人不武断,这是历史的价值。现实的事情总是很复杂,摆开在历史上看,便能知道很多的答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原本是讲稿,钱穆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勾勒对比了朝政府、官吏、考试、税赋、兵役等方面的政治制度。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大家之作。

稍微谈谈清朝的那段。

清朝应该是历史上较差的朝代。普通人眼中的历史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深。由于从时代上离得最近,满清题材的电影电视数量多。然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戏说的,关注点也多在宫斗、贫嘴上,正紧史学层面的客观描述与评价既少又浅。接受如此的信息,大家对清朝的认识自然是有偏颇的。大家对清朝只是相对的见得多而熟悉罢了,实际上清朝并不能正面代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

钱穆在书中对清朝的评价与之前的四个朝代大相径庭。他对唐朝是极大的褒奖,对宋朝基本还是肯定为主,对明朝也是正负相当的,但到了清朝的篇章,整个话风急转直下。钱穆眼中的清王朝不过是个“部族政权”,政权毫无建树,只有法术,其各项措施制度的意义少,法术的意义多。他认为清王朝的法术行为目的只是为了强化皇权,与提高行政效率毫无关系。在钱穆看来,清政权对中国的意义是完全负面的,破坏了中国的传统,对于中国历史而言毫无进步意义。

清朝的政治多少是狭隘的。从皇族在东北留下禁地,从带兵打仗的大将军基本都是满人,从建立军机处决策跨过行政系统等等方面都可见一斑。家臣成了国臣,国臣优先家事,人民的事就都靠后站了。哪怕清朝统治者努力融入汉族文化,但其存在的高度集权、家族专制、高度腐败,与从秦汉起强化了的中华传统大有不同。还是说清朝因为离得近,倒是多少让其“政治黑暗”误导了广大群众,以为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一无是处。但不能由此去误会整个中国政治都是专制、封建的。唐朝就是一个十分开放、包容的朝代,就和现在的中国一样。所以当提到中华民族的复兴的时候,大家就会想到唐朝。那时候是一个真正大国的形象,清朝时候并不是。我们听过梦回唐朝,但是谁又会想着梦回清朝呢。那可能是一场噩梦。

之前提到大多数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认识有偏颇,对清朝的认识有偏颇,实际上钱穆对清朝的观点也有存在一定主观偏见的。坊间有不少对钱穆这种论调的批判,甚至还搬出来他与蒋介石的事,去台湾的事,那就更是脱离历史本身的言论了,毫无意义。钱穆生活的年代,腐朽的清朝灭亡,导致其灭亡的种种不好显而易见成了他可以用来批判的素材。所以,也算偏出了时代性。从学术自由之角度,畅所欲言。但其实不应以时代事实取代历史事实,不能将历史之过失全盘否定。

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开篇写下一段,各位可一读。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有再向前发展之希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