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北疆八千里-G216:纵贯沙漠戈壁

3.      G216:纵贯沙漠戈壁

(3.1路线图)

单车行路,最担心的就是车出问题。一旦出问题,自己施救终归力量有限并且不专业,尤其是如果车撂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就更麻烦了。所以,一路上我始终对车关照有加,行驶中也尽量低调稳健。最终的过程和结果都还是令人满意的,车始终表现得比较硬气。不管是公路、土路、泥路、砂石路,还是爬山、大雾、暴晒、下大雨,车都顺利通过。全程只有一次半途下车检查,后来证明是有些过度紧张了。

那是在从乌鲁木齐到阜康的路上,一早上路。在自西向东的行驶途中总感觉车在往左偏斜,手在方向盘上也明显感觉到向左的推力。由于5月份在云南开山路的时候遇到过左前胎扎钉子的情况,担心问题重现,在同一条轮胎上出问题。开到最近的服务区下车检查,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弄清轮胎有啥问题,不得不心有忌惮地继续开车前行。偶然开了一下右侧的车窗,感到瞬间巨风,由此才想到汽车跑偏缘于南风较大,而非车出了何样的问题。

心安了,迎着阳光,戴上墨镜,一路向东。

(3.2沙漠公路,在路上孤独地开着车)

一个大左转,我们转向北行的公路,这将是一段比较长的直直的路。路上的大车逐渐变多了,基本上都是拉煤的,可见前方的矿区少不了。新疆是个富饶的地方,遍地都是宝藏。这边是矿产丰富的阿勒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另一边便是石油城克拉玛依。

(3.3沙漠,其实我也搞不清这算是沙漠还是戈壁)

按图索骥,前方应当能看到一些野马、野羊等有蹄类动物,或许是运气没到,始终没有看到。不长时间,就看见沙漠了,辽阔的沙漠,是我平生头一回看到如此无边无际的沙漠,尽管眼前的景象与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可能是受撒哈拉或者中东那种沙漠景象的影响比较深,但其风貌依然让我唏嘘。

路边逐渐出现一些多彩的山头,不高,但颜色丰富,心想应该就快要到传说中的五彩城了。事实证明,我是孤陋寡闻了。其实看到的不过是些小土山,与真正的五彩城相比,完全不同。

(3.4小土山,这些山看着是多彩的,踩在上面是软软的)

远远看见一片连绵的红红的山,应该是火烧山。顺着路想绕到山脚下细细端详,不料却误打误撞到了火烧山油田的大门,顺理成章地被拦下要求掉头。亵玩不成只可远观,可能离的太远,未能觉出山势的雄浑,只对颜色留下印象。

(3.5红红山,这不是火烧山,真正的火烧山更红些)

再往北走了好一段之后,从导航上看已经过了五彩城,却突然看见了一块五彩城的广告牌,眼前一亮,即刻转向。在开过一段30公里左右的沙石路后,我看到了两个大石堆和一根长木棍搭设成的景区大门。售票处旁有几间彩钢简易房,好像是提供住宿的。后来在那拉提遇到的上海朋友跟我说他们被旅行团安排在这景区门口的彩钢房内住了一晚,感觉是有些艰苦的。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信号,据说打个电话都需要跑到几百米外去接收信号。

(3.6前往五彩城的路1,我觉得虽然没有特别的东西,但这个场面确实很壮观)

(3.7前往五彩城的路2,在这样的沙石路上开车,特别有拉力赛的意思,更爽的是,就自己一辆车)

(3.8五彩城外围的土包,黑色的那些,我认为里面有矿)

买票还有个小插曲,卖票的得知我们下一站是可可托海后,告诉我们如果能捎他到可可托海镇的话,可以免收门票,不过最终没有让他搭这个顺风车。

到了五彩城,深深被眼前的一座座强壮、鲜艳的土山所震撼。或红或绿、或黑或白、或黄或褐,土山的雄伟与我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深处其中,怎能没有自己宛如蝼蚁,无足轻重的感觉。我不遗余力的按着相机快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五彩之山。

(3.9五彩城1,如果站在山脚下的话,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

五彩城属于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是“险峻的土丘”的意思。站在这些土丘下面,确能感觉其险峻。与之后我们去的乌尔禾魔鬼城相比,这里的雅丹地貌更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3.10五彩城2,这些看起来很有故事,很有历史)

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有的雅丹受风的影响多些,有的受流水的影响多些。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限。不过致密的泥岩层也并非坚不可摧,荒漠区变化剧烈的温差产生的胀缩效应将导致泥岩层最终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风和流水带走,演变为凹槽状;依然有泥岩层覆盖的部分相对稳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长条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态逐渐凸现出来。

(3.11五彩城3,很漂亮,确实很漂亮)

(3.12五彩城4,一定要去试试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最好的是人少)

在恰库尔图路边的一个哈萨克小馆,喝了奶茶,吃了第一顿拌面,非常好吃。新疆的拌面,我们俗称拉条子,维吾尔语叫“兰格曼”,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面条。曾在央视的一部关于面条的纪录片中了解过面条的历史。新疆由于其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汇的特殊性,起着文化中转的作用,当然在这里也会发生一些演变。面条的雏形好几千年前形成在新疆,当时的长度大概在10厘米左右。其前身大概是些面疙瘩,来自欧洲或者更贴切的说是新疆的西部,其继承者就是我们现在餐桌上的面条。后人在拉条子的基础上,把面条的形态和做法不断发展,一路向西,一路向南,有些现在诸如兰州拉面、西安臊子面等种类。无论如何,新疆拌面就是面条的老祖宗,现在拌面也是新疆最负盛名的美食之一。经我观察,新疆的拌面馆大部分都是回族同胞开的,也有个别是维吾尔、哈萨克同胞开的,我想回族同胞是在做拌面上下大功夫,最好的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美食。

饭店门口的洗手装置很特别,在这个缺水的地区,是很有创意的方法。上部用个塑料桶盛水,桶的下部装了一个小小的龙头,底下用一个塑料盆接住用过的水。不过这里风不小,流出的水往往都到不了水盆,而直接迎风飞去了。

(3.13洗手,很会就地取材,后来在可可托海也有类似的配置)

饭后继续赶路。

(3.14公路,路上没什么车,像这样趴在地上拍照也是没问题的)

(3.15沙石路,这是去往五彩城道路的另外一段,也很有感觉)

 

相关阅读

  1. 北疆八千里-开篇
  2. 北疆八千里-序言
  3. 北疆八千里-乌鲁木齐迷一般的道路
  4. 北疆八千里-吐乌高速:大风车立两旁,吃完大风变火炉
  5. ⋯⋯
  6. 北疆八千里-富可段:翻过进入可可托海的盘山路
  7. 北疆八千里-G216:阴雨中从富蕴到福海
  8. 北疆八千里-S219:两侧截然不同的壮丽风貌
  9. 北疆八千里-S232:布尔津到喀纳斯的光鲜道路
  10. 北疆八千里-X852:从喀纳斯到禾木的盘山公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